WFU

2023年5月7日 星期日

經顱磁刺激於左背外側前額葉的各種療效 [V1]



先說結論

幾乎所有精神科醫師都會左背外側前額葉的經顱磁刺激(L-DLPFC-rTMS);就像是台灣人都會有健保卡、每家醫院旁邊都會建停車場一樣。但左側刺激除了對憂鬱有效果外,還有沒有其他可能的療效呢?柳葉刀精神病學《The Lancet Psychiatry20234一篇文章指出:L-DLPFC-rTMS可以改善癮[渴望]、憂鬱、強迫、焦慮、認知功能(大部分)、上肢動作協調、疼痛等。由此可知,如果當你有憂鬱症又合併其他症狀, 接受L-DLPFC-rTMS或許還可以帶來其他的額外效果。

 

 

前言

左背外側前額葉的重覆經顱磁刺激(L-DLPFC-rTMS)是憂鬱症治療最經典的刺激模式,但這樣的刺激模式不是只有憂鬱症獨有,在其他許多神經精神疾病研究當中也都看得見,像是躁鬱症、強迫症、失智症、創傷後壓力症候群、恐慌症、毒菸癮、疼痛、巴金森氏症等;L-DLPFC-rTMS對某些症狀似乎還蠻有效果的,而且就算是不同疾病診斷也有效果,譬如對躁鬱症的憂鬱、強迫症的憂鬱、失智症的憂鬱、中風或腦傷後的憂鬱都有療效。柳葉刀精神病學《The Lancet Psychiatry20234月刊登一篇文章,作者整理約200篇醫學文獻共8000人,並以症狀的角度來看L-DLPFC-rTMS的療效。

下面會依照症狀類別(精神症狀認知功能、運動功能、疼痛)、與療效大小來說明。這邊不妨先猜猜看臨床上大家最常問的失眠,L-DLPFC-rTMS有幫忙嗎?

 

 

圖說

該森林圖依照該期刊論文調整為大眾好讀版。

(1) 每個顏色圓點表示各種症狀類別。深色表示統計顯著有效,淺色表示統計不顯著。

註:越往左邊表示越有效(效果量越大)

(2) 灰色橫線表示療效的可信賴範圍。最常見原因是每個人存在個體差異,不見得每個人的效果都一樣,所以醫學統計常會用可信賴區間來表示說,效果量有95%機率會落在這個範圍內。

註:此處灰色橫線沒有碰到黑色直線(位置為0)表示有95%的機率有效,醫學上會稱之效果達統計顯著

 

 

精神症狀

第一名(效果量大)

降低癮[渴望]。主要包括兩大類疾病:(1)飲食障礙,即厭食症跟暴食症。(2)物質濫用的成癮,像是菸毒癮(戒菸跟戒毒)

 

第二名(效果量中等)

改善憂鬱。包括許多項疾病,簡單說有:(1)傳統精神科常見疾病的憂鬱,像是重鬱症、躁鬱症、強迫症、思覺失調症、創傷後壓力症候群、失智症等。(2)中風或腦創傷相關的憂鬱。(3)疼痛相關的憂鬱,像是神經痛、創傷後疼痛等。(4)巴金森氏症相關的憂鬱。

 

第三跟第四名(效果量小)

減少強迫。疾病來源包括:(1)物質濫用相關。(2)強迫症。(3)飲食障礙。

降低焦慮。包含的疾病種類非常多,主要有:(1)傳統精神科常見疾病的焦慮,像是重鬱症、躁鬱症、恐慌症、創傷後壓力症候群、強迫症、物質濫用等。(2)腦創傷相關的焦慮。(3)疼痛相關的焦慮,像是神經痛、創傷後疼痛等。

 

其他(效果可能未顯著)

失眠疲倦自殺意念。這些症狀可能還不到醫學統計上的顯著改善。這邊特別提到失眠,依照圖示其效果量跟焦慮差不多(圓點的位置),但可能個體差異性太大,導致每個人的效果差異也很大。

 

認知功能

雖然整體而言效果量小,但對整體認知功能而言就是有療效。細部來看有效的領域特別在於陳述性記憶認知控制工作記憶,但是對注意力語言能力可能效果還不到顯著。這邊值得觀察的是,注意力效果量比工作記憶還大(圓點),且很接近統計上顯著(灰色橫線)

 

運動功能

可增加上肢運動協調度(效果量小)。包含的疾病為中風、腦傷[瀰漫性軸突損傷]、巴金森氏症。至於步行能力,則目前證據尚不支持(不顯著)

 

疼痛

雖然疼痛的效果量也是屬於小,但是對外傷後的疼痛、頭痛、臉部疼痛有效果。

 

 

個人感想

(1)這篇研究並沒有細分刺激的細節,像是高頻(HF)、低頻(LF)、脈衝式(TBS)。雖然大部分研究都是使用高頻刺激,但不同刺激模式還是有可能有些微的差異。

(2)另外也沒有深度討論刺激次數的影響,像是10次或20次。一般而言刺激次數愈多效果可能越好。


精選文章

史丹佛神經調節療法:憂鬱症接受經顱磁刺激術的新模式 [V1]

  先說結論 史丹佛神經調節療法自 2020 年首度亮相於美國精神醫學學會期刊,該療法作為一種針對憂鬱症的革命性經顱磁刺激 (rTMS) 模式,以高達近 9 成的療效緩解率,迅速崛起成為近年來最受矚目的經顱磁刺激治療方法。這項療法具有三大顯著特色:個人化的刺激定位 (fMRI...